12或13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比例为12或13,即热交换管的直径为外壳直径的12或13较小的管径比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但同时也会增加流体的压降和阻力,增加设备成本。

三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 1 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1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2 根据传热任务计算热负荷Q3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端的温度,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计算定性温度,并确定在定性 温度下流体的性质?4 计算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校正系数不应小于08的原则。

所需材质 ,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管束的表面积即为该换热器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当传热面积。

但该种换热器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较多,造价也较高以上几种类型的列管换热器都有系列标准,可供选用规格型号中通常标明型式壳体直径传热面积承受的压强和管程数等例如FA600130162的换热器,FA表示浮头式A型换热管为φ9X2mm,正三角行排列FB表示浮头B型,其换热管为φ25X25mm,正方行排列,壳体。

是不是和这个很像感觉这个壳程数不是折流板来定的,规范上没有折流板这种形式的对数温差修正系数,所以它应该是12n型的。

这个涉及到管壳式换热器流体选择问题,称为壳程管外管与管之间,管束和档板之间的空隙自左至右,我需要画一个5壳程10管程的换热器,像列管式换热器内有很多管子,在换热器的一端或两端的管箱内设置一个或若干个隔板,管程流体每流过图一组换热管,管壳式换热器流体的流程一种流体走管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