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94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8194 #81943#8194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8194 #8194#81944#819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热传导系数。

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

进水量×水的比热=吸热量 换热面积=吸热量对数温差传热系数 蒸汽量=吸热量21336 列管换热器也称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管壳。

热流体 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 流道 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 热交换 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 雷诺数 一般Re=50~200下产生 紊流 ,所以 传热系数 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在 管壳式换热器 中,两种流体。

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x0d\x0a 间壁式换热器根据换热管束的不同分为FPR浮动盘管换热器LWR螺纹管换热器WMH涡流热膜换热器换热设备推广中心\x0d\x0a管壳式换热器优点\x0d\x0a 1传热系数高螺纹管是用高导热系数的紫铜或不锈钢制成的内外螺纹相结合的高效。

2板式换热器特点1传热系数高 由于不同的波纹板是反向的,形成复杂的通道,使波纹板之间的流体在三维旋转流中流动,在较低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可产生湍流,因此传热系数较高,一般考虑红色为管壳式的35倍2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管程和管程分别有两种。

1·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原理 根据传热学基本公式 Q=KFΔtm1由式1可知,提高传热效率的途径有三条提高传热系数K增大换热面积F加大对数平均温差Δtm增大换热面积和加大对数平均温差都不是理想的途径,一味地增加换热面积势必会造成设备体积庞大和投资费用的大幅度增加,而加大对数平均温差又要受到。

工作适应范围大传热面积增减方便,两侧流体均可提高流速,使传热面的两侧都可以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形态可变可根据安装位置任意改变形态,利于安装套管式换热器的缺点如下占地面积大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相对较大金属耗量多单位传热面积金属耗量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5倍。

首先判断管外水的流动状态,是层流还是湍流,然后根据其流态选取合适的hRe实验关联式计算出其对流换热系数h一般来说,水的换热系数在10^3wm2k的量级。

汽水换热过热部分0Wm#178·°C饱和部分按公式K=2093+786V计算,并考虑污垢系数水水换热列管换热器一般在0Wm#178·°C范围内,但也可能根据流速等因素有所变化螺旋板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通常在1000~2000Wm#178·°C范围内板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通常在3000~。

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填料函式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U型管式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每根管子皆可自由伸缩,从而解决热。

在固定管板式壳管换热器中,蒸汽在管束间冷凝放热,而被加热水则从管束内部流过而外壳带膨胀节式和浮头式壳管换热器在设计上考虑了壳体的热补偿问题,以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U形管式壳管换热器则利用U形管的特性,使得管束在内部可以自由膨胀,同样能有效避免热应力传热系数是衡量壳管式。

选什么样的换热器似乎跟温差没什么非凡关系吧要达到怎样的工艺效果当然要通过工艺计算才行了什么样的换热器基本上都能达到同样的工艺效果,无非还有个经济性问题需要考虑个人认为板式的好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高,一般约为管壳式的3~5倍主要原因是流体在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中流动时存在着折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