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壳管式换热器由内外两种尺寸不同的管子组成同心圆套管,其中外侧的空间称为壳程,内部管道称为管程两种不同的流体在壳程和管程中分别流动,以实现热量交换管程的数量通常有1至8个,常用的有12或4管程增加管程数量可以提高管内流速,增强对流换热效果然而,管内流速受到压力降等条件的限制,在。
2、在选择换热器管程和壳程的介质时,需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和安全性首先,对于具有腐蚀性毒性高温或高压的介质,以及易于结垢的介质,建议走管程这是因为腐蚀性介质在壳程流动时,会对管壳程材质造成双重腐蚀,增加设备损坏的风险将这类介质安排在管程,可以降低对壳程材质的要求,并。
3、如图所示,换热器主要由管板分隔成两个部分管程与壳程管程位于管板内部,是内部装有换热管的空间,流体通过这些管子流动,从而进行热交换壳程则位于管板外部,是围绕着换热管的空腔,流体通过这个空腔流动,与管程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GBT 151标准详细规定了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要求这个。
4、管程流体每流过一组换热管,称为一个管程几组换热管就称为几管程多管程换热器是在换热器的一端或两端的管箱内设置一个或若干个隔板,使流体每次只流过换热器中的一组换热管,最后由出口流出换热器固定管扳式换热器有单管程和多管程两种结构型式当管程数为偶数时,管程流体的出入口均安装。
5、两端封头部分叫做管程,壳程是指流体沿换热器的壳体管程指介质流经换热器内的通道及与其管程流体每流过一组换热管,需求越来越大,往返的次数壳程是指介质流经换单壳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部分,传热管束内部的壳程叫管程在壳程中走的是不干净的,另一种流体走管外,管板。
6、增加管程流速,提高传热效果,各程换热管数应大致相等1换热器分程的目的为了增加管程流速,提高传热效果,使流体依次流过各程管子2管程分程的原则是各程换热管数相等。
7、换热器2管程和4管程区别为结构不同清洁维护难度不同1结构不同2管程换热器只有两个管道,分别为进口和出口4管程换热器则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分别为热介质和冷介质的进口和出口2清洁维护难度不同2管程换热器结构简单,易于清洗和维护4管程换热器结构较为复杂,维护和清洗也比较困难。
8、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腐蚀,且清洗,检修方便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壳体同时受压有毒流体宜走管程,使泄漏机会减少被冷却的流体宜。
9、在GB150标准的381部分,明确指出了压力容器的试验压力规定液压试验的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5倍,而气压试验的压力则为115倍设计压力P代表设计压力,材料在试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等于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时尽管管程内流动的冷却介质是R22二氟一氯甲烷,但在容器制造过程中,设计给出的。
10、换热器管程数用Nt表示管程数指介质在换热管内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所以换热器管程数用Nt表示。
11、然而,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特殊情况,如主物料通常走壳程,辅助加热或冷却介质则走管程现场判断的最好方法是确保管程介质从换热器的一端进出,而壳程介质则从中间进出这样可以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抽换热器芯子简单来说,管程指的是管道内部,而壳程则是管道外部对于固定管板换热器而言,管壳程的选择。
12、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并非简单决定谁走管程谁走壳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常情况下,不宜将不洁净且易结垢的流体置于壳程中,因为管程内部更便于清洗同样地,腐蚀性流体也不适合走壳程,因为这可能导致壳体和管子同时遭受腐蚀,而管程则更容易清洗和检修对于高压流体,通常建议走管程,这样可以。
13、列管式换热器管程数最多是4程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每根管子皆可自由伸缩,从而解决热补偿问题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最多可达到4程超过4程管子会耐不住膨胀,而导致管子损坏。
14、管程和壳程的区别在于它们在换热器中的位置和作用管程是指热交换器中用于流体传递的管道系统,通常是较小的管子,用于传递热量壳程是指热交换器中的外壳,通常是较大的容器,用于包裹管程和传递热量在热交换器中,热量从管程中的流体传递到壳程中的流体,或者反过来因此,管程和壳程在热交换器。
15、是不是和这个很像感觉这个壳程数不是折流板来定的,规范上没有折流板这种形式的对数温差修正系数,所以它应该是12n型的。
16、具体数值未在给出的信息中给出管子长度长度范围从1到185米,同样根据型号变化例如,φ25×2的换热器,其管程通道截面积在00041m#178到00173m#178之间,流量在738m#179hr到3114m#179hr之间,换热面积分别为273m#178和110m#178。
评论列表